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防风叶

防风叶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防风叶

药材名称防风叶

拼音Fánɡ Fēnɡ Yè

出处《别录》

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叶片

功能主治《别录》:"主中风热汗出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防风叶

药材名称防风叶

拼音Fánɡ Fēnɡ Yè

英文名Leaf of Divaricate Saposhnikovia

出处出自《名医别录

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poshnikovia divaricata(Turcz.) Schischk.
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晒干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30-80cm。根粗壮,长圆柱形,有分枝,淡黄桂冠色,根头处密一纤维状叶柄残基及明显的环纹。茎单生,二歧分枝,分枝斜上升,与主茎近等长,有细棱。基生叶丛生,有扁长的叶柄,基部有宽叶鞘,稍抱茎;叶片卵形或长圆形,长14-35cm,宽6-8(-18)cm,二至三回羽状分裂,第一回裂片卵形或长圆形,有柄,长5-8cm,第二回裂片下部具短柄,末回裂片狭楔形,长2.5-5cm,宽1-2.5cm;顶生叶简化,有宽叶鞘。复伞形花序多数,生于茎和分枝顶商,顶生花序梗和分枝顶端,顶生花序梗长2-5cm,伞辐5-7,长3-5cm,无毛;无总苞片;小伞形花序有花4-10,小总苞片4-6,线形或披针形,长约3mm;萼齿三角状卵形;花瓣倒卵形,白色,长约1.5mm,无毛,先端微凹,具内折小舌片。双悬果狭圆形或椭圆形,长4-5mm,宽2-3mm,幼时有疣状突起,成熟时渐平滑;每棱槽内有油管1,合生面有油管2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
功能主治《别录》:“主中风热汗出。”。主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9g。

各家论述《别录》:主中风热汗出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韭菜莲

    药材名称韭菜莲拼音Jiǔ Cài Lián别名赛番红花、旱水仙、空心韭菜、风雨花来源石蒜科韭菜莲Zephyranthes grandiflora Lind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

  • 紫薇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紫薇叶药材名称紫薇叶拼音Zǐ Wēi Yè出处《湖南药物志》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紫薇花"条。化学成分叶含生物碱:德新宁碱、德洒明

  • 石鲫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石鲫药材名称石鲫拼音Shí Jì别名华鲸(《鱼类分类学》),老母猪鱼、山鲫鱼(《黑龙江流域鱼类》)。出处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来源为鲤科动物华鳈的肉。原形态体稍侧扁,腹

  • 箭叶苣

    药材名称箭叶苣别名三角草、土半夏、犁头浆草、犁铧草来源菊科箭叶苣Lactuca henryi Dunn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陕西、四川、云南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止血。主治乳腺炎,疮疖,无名

  • 芡实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芡实茎药材名称芡实茎拼音Qiàn Shí Jīnɡ别名花耿(《本草图经》),鸡头菜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花茎。性味《纲目》:"咸甘

  • 红白二丸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白二丸药材名称红白二丸拼音Hónɡ Bái èr Wán别名红白二元、红黑二丸、岩丸子、鸳鸯七、水八角、一口血、一点血、小桃红、山海棠来源

  • 山毛藓

    药材名称山毛藓拼音Shān Máo Xiǎn别名牛毛七来源苔藓类曲尾藓科山毛藓属植物山毛藓Oreas martiana (Hopp. et Hornsch.)Brid.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

  • 水蜈蚣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水蜈蚣药材名称水蜈蚣拼音Shuǐ Wú Gōnɡ别名金钮草、三荚草、散寒草[四川]、球子草、疟疾草、金牛草来源为莎草科水蜈蚣属植物短叶水蜈蚣Kyllinga brevif

  • 毛杨梅皮

    药材名称毛杨梅皮拼音Máo Yánɡ Méi Pí来源药材基源:为杨梅科植物毛杨梅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yrica esculenta Buch.-Ham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或结合栽培

  • 荭草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荭草花药材名称荭草花拼音Hónɡ Cǎo Huā别名水荭花(《摘元方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蓼科植物红蓼的花序。性状干燥花序,花多数,攒簇成穗,花被5瓣,淡红色或带白色,初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