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马蹄根

马蹄根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蹄根

药材名称马蹄根

拼音Mǎ Tí Gēn

别名马蹄蕨

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
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大莲座蕨根状茎。全年可采,洗净、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植株高大。根状茎球形,肥大。大型1~3回羽状复叶,纸质,叶柄粗长,基部有肉质托叶状的附属物(形如马蹄)2枚;羽片长圆形,长48厘米,宽20~30厘米,羽柄长约6厘米,褐色;小羽片阔披针形,近对生,基部小羽片长10~12厘米,上部小羽片长16~22厘米,宽约3厘米.孢子囊群长圆形,长2毫米,彼此接近,沿小羽片背面边缘排成2行,褐色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涧林下、水边等阴湿处。分布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
性味苦涩,寒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止血,祛湿利尿。治肠炎,痢疾,食滞腹胀。肾炎水肿,肺结核,咳血,血崩,跌打,风湿,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研末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蹄根

药材名称马蹄根

拼音Mǎ Tí Gēn

英文名Large Angiopteris

别名马蹄蕨

出处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大观音莲的根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giopteris magna Ching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洗净、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大型陆生蕨类。根状茎肥大,肉质圆球形。叶大型,纸质,一至三回羽状复叶;叶柄粗长,基部有1对大而坚硬的马蹄形托叶状附属物;羽片互生,长圆形,长45-55cm,宽20-30cm;羽柄暗棕色,长6-12cm,第1对羽片多为3对,最终小羽片7-8对,宽披针形,先端渐尖收缩呈尾状,边缘有尖齿牙,基部圆形;叶脉大部分分叉。孢子囊群褐色,长圆形,长2-3mm,相互接近,沿小羽片背面边缘排成2行,每个孢子囊群有孢子囊14-18个,孢子囊无隔丝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涧林下、水边等阴湿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云南南部。

性味苦;涩;寒

归经心;肺;大肠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利尿祛湿;活血止血;祛瘀止痛。主泄泻;痢疾;肾炎水肿;胃脘疼痛;肺痨;咳血;崩漏;跌打肿痛;风湿痛;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研末,每次1.5-3g,每日3-6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汉果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罗汉果药材名称罗汉果拼音Luó Hàn Guǒ英文名FRUCTUS MOMORDICAE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

  • 破牛膝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破牛膝药材名称破牛膝拼音Pò Niú Xī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Buch.-Ham. var. barbulata

  • 止咳草

    药材名称止咳草拼音Zhǐ Ké Cǎo别名水芙蓉、麻雀草、紫苏草、水薄荷、通关草、水管草来源玄参科石龙尾属植物香石龙尾Limnophila aromatica (Lam.)Merr.[Lim

  • 大麦秸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麦秸药材名称大麦秸拼音Dà Mài Jiē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成熟后枯黄的茎秆。药理作用大麦秸中,含有多糖成分,初步动物试验,具有抗癌作用。性味味甘苦

  • 山花生

    药材名称山花生拼音Shān Huā Shēng别名假花生、大叶青、异果山绿豆、稗豆。来源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假地豆Desmodiumheterocarpum(L.)DC.,以全株入药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,

  • 穿地龙

    药材名称穿地龙拼音Chuān Dì Lónɡ别名穿山龙[云南]、龙骨七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蜀葵叶薯蓣Dioscorea althaeoides R. Knuth,以根状茎入药。秋季

  • 深山不出头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深山不出头药材名称深山不出头别名独脚莲、石上莲来源蛇菰科深山不出头Balanophora valida Diels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。性味微酸、甘,凉。功能主治解毒,散瘀,

  • 山樱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樱桃药材名称山樱桃拼音Shān Yīnɡ Táo别名朱桃、麦樱(《吴昔本草》),牛桃、英桃(《博物志》),婴桃、英豆(《BU录》),李桃、奈桃(孟珗),梅槐(《八闽通志》)

  • 凹瓦韦

    药材名称凹瓦韦拼音āo Wǎ Wéi别名藏瓦韦来源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棕鳞瓦韦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pisorus scolopendrius(Ham.ex D.Don)Mehra et

  • 豆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豆腐药材名称豆腐拼音Dòu Fu出处《本草图经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加工制成品。制法一般用黄大豆,以水浸约一天左右(夏季可较短),待豆浸胖后,带水磨碎,滤去渣滓,入锅煮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