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黄明胶

黄明胶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明胶

药材名称黄明胶

拼音Huánɡ Mínɡ Jiāo

别名水胶(《外台》),牛皮胶(《本草图经》),海犀胶(《纲目》),广胶、明胶(《本经逢原》)。

出处食疗本草

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的皮所熬的胶

制法将干燥的牛皮,铡成小方块,置清水中浸洗2日,经常搅拌换水,至牛皮柔软时洗净取出。入铜锅内,加入约5倍量的清水,加热使徐徐沸腾,并随时添水,每24小时滤取清液,如此反复3次,将全部滤液用明矾沉淀,倾取清汁,再入铜锅内加热浓缩,至滴于滤纸上不化为度,加入黄酒或冰糖等辅料收胶,倒入胶盘内,俟冷,切成小块,晾干。

化学成分牛皮与水长时间同煮,则皮中的胶原变化而成黄明胶。牛皮的胶原含氮18.6%,也含一些糖,其总量100000克中含有氨基酸分子数是:甘氨酸863,丙氨酸107,缬氨酸20,亮氨酸+异亮氨酸43,脯氨酸131,羟基脯氨酸107,苯丙氨酸15,酪氨酸5,丝氨酸32,苏氨酸19,蛋氨酸5,精氨酸49,组氨酸5,赖氨酸31,羟基赖氨酸7,天门冬氨酸47,谷氨酸77。变化为黄明胶后,含氮为18.0%,其100000克中氨基酸分子数是:甘氨酸359,丙氨酸105,缬氨酸28,亮氨酸28,异亮氨酸14,脯氨酸129,羟基脯氨酸111,苯丙氨酸15,酪氨酸6,丝氨酸30,苏氨酸19,蛋氨酸6,精氨酸49,组氨酸5,赖氨酸32,羟基赖氨酸7,天门冬氨酸51,谷氨酸76,与上文对照,可见胶原与明胶组成上也略有变动,但两者都不含胱氨酸、半胱氨酸是其特点:性质上的显著差异是胶原不溶于水,明胶能溶于水。明胶也含少量的钙,主要是在制胶过程中用石灰脱脂时掺入的。

性味①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
②《本草汇言》:"甘,涩。"

归经入肺、大肠经。

①《本草汇言》:"入手刚明、太阴经。"

②《会约医镜》:"入肝经。"

功能主治滋阴润燥,止血消肿。治虚劳肺痿,咳嗽咯血,吐衄,崩漏,跌扑损伤。痈肿,烫伤。

①《本草拾遗》:"疗风,止泄,补虚。"

②《纲目》:"治吐血、衄血。下血、血淋,下痢,妊妇胎动血下,风湿走注疼痛,打扑损伤,汤火灼疮,一切痈疽肿毒,活血止痛,润燥,利大小肠。"

③《医林纂要》:"补肺清金,滋阴养血,行水,利大肠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水、酒化冲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烊化涂。

复方①治肺痿劳伤吐血:黄明胶(炙燥)二两,花桑叶(阴干)二两。上二味,捣罗为细散。每服三钱匕,用生地黄汁调下,糯米饮亦得。(《圣济总录》补肺散)

②治咳嗽不差:黄明胶(炙令半焦),为末。每服一钱匕,人参末二钱匕,用薄豉汤一盏八分,葱少许,入铫子,煎一两沸后,倾入盏。遇咳嗽时,呷三、五口后,依前温暖,却准前咳嗽时吃之也。(《食疗本草》)

③治虚劳尿精:干胶三两。末之,以酒二升和,分温为三服,差止。(《千金方》)

④治吐血、咯血:黄明胶一两(切作小片子,炙令黄),新绵一两(烧作灰)。细研。每服-钱匕,新米饮调下,不计年岁深远,并宜,食后卧时服。(《食疗本草》)

⑤治妊娠卒下血:酒煮胶二两,消尽顿服。(《肘后方》)

⑥治跌扑伤损:真牛皮胶一两,干冬瓜皮一两(锉)。同炒存性,研末。每服五钱,热酒一钟调服,仍饮酒二、三钟,暖卧,微汗。(《纲目》)

⑦治风湿走痛:牛皮胶一两,姜汁半杯。同化成膏,摊纸上,热贴之,冷即易。(《卫生杂兴》)

⑧治面上木痹:牛皮胶,化和桂末,厚涂一、二分。(《摘元方》)

⑨治寒湿脚气:牛皮胶一块,细切,面炒成珠,研末。每服一钱,酒下。(《纲目》)

⑩敛疮内消:黄明胶一两,水半升消了,入黄丹一两,再煮三、五沸,又放温冷,以鸡毛扫在疮口上,如未成,即涂肿处。(《本事方》)

⑾治乳疖初发:黄明水胶,以浓醋化涂之。(《简便单方》)

⑿治汤火疮;水煎胶令稀稠得所,待冷涂疮。(《斗门方》)

各家论述《本草汇言》:"黄明胶,止诸般失血之药也。粱心如曰,其性粘腻,其味甘湿,入服食药中,固气敛脱。与阿胶仿佛通用,但其性平补,宜于虚热者也。如散痈肿,调脓止痛,护膜生肌,则黄明胶又迈于阿胶一筹也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黄明胶

药材名称黄明胶

拼音Huánɡ Mínɡ Jiāo

英文名Oxhide Gelatin

别名水胶、牛皮胶、海犀胶、广胶、明胶

出处出自《食疗本草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黄牛的皮制成的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

原形态1.黄牛,体第1.5-2m,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。体格强壮结实,头大额广,鼻阔口大,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,基间皮肤硬而光滑,无毛,称为鼻镜。眼、耳都较大。头上有角1对,左右分开,角之长短、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,中空,内有骨质角髓。四肢匀称,4路,均有蹄甲,其后方2趾不着地,称悬蹄。尾较长,尾端具丛毛,毛色大部分为黄色,无杂毛掺混。

2.角较长大面扁,上有很多任务发纹,颈短,腰腹隆凸。四肢较短,蹄较大。皮厚无汗腺,毛粗而短,体前部较密,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。体色大多灰黑色,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其性格温驯,生长较快。食植物性饲料。

资源分布:1.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
2.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,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。

性状性状鉴别,本品呈长方形或较江的长方形片块,褐绿色,近半透明。气微,味微甘咸。

化学成分牛科动物黄牛的皮长时间水煮,则皮中的胶原(collgen)变化而成黄明胶。牛皮的胶原含氮18.6%,也含一些糖,其总量105g中含有氨基酸分子数是:甘氨酸(glycine)363,丙氨酸(alanine)107,缬氨酸(valine)29,亮氨酸(leucine)+异亮氨酸(isoleucine)43,脯氨酸(proline)131,羟基脯氨酸(hydroxyproline)107,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)15,酪氨酸(tyrosine)5,丝氨酸(serine)32,苏氨酸(threonine)19,蛋氨酸(methionine)5,精氨酸(arginine)49,组氨酸(histidine)5,赖氨酸(lysine)31,羟基赖氨酸(hydroxylysine)77,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47,谷氨酸(glutamic acid)77。变化为黄明胶后,含氮为18.0%,其105g中氨基酸分子数是:甘氨酸359,丙氢酸105,缬氨酸28,亮氢酸26,异亮氨酸14,脯氨酸129,羟基脯氨酸111,苯丙氨酸15,酪氨酸6,丝氨酸30,苏氨酸19,蛋氨酸6,精氢酸49,组氨酸5,赖氨酸32,羟基赖氨酸7,天冬氨酸51,谷氨酸76,与上文对照,可见胶原与明胶组成上也略有变动,但两者都不含胱氨酸、半胱氨酸是其特点。性质上的显着差异是胶原不溶于水,明胶能溶于水。阴胶也含少量的钙,主要是在制胶过程中用石灰脱脂时掺入的。

药理作用20%黄明胶液0.5ml/只给小鼠灌胃,每日1次连续11d,使血红蛋白量明显增加,表明有补血作用;小鼠白细胞数虽有磁加,但不显着。按上法给药15d,稍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,有一定抗疲劳作用;此外对小鼠胸腺有和定增重作用。牛皮尚可用于制取胶原,胶原对乙醇所致大鼠胃粘膜损害有促进修复和保护作用。

鉴别理化鉴别(1)10%黄明胶水溶液,其胶凝温度为0.5℃。

(2)取黄明胶5g,置于1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45ml,置水浴中加热溶解,溶液与茚三酮反应,呈紫色;与比缩脲反应,呈紫红色。

炮制将干燥的牛皮,铡成小方块,置清水中浸洗2日,经常搅拌换水,至牛皮柔软时洗净取出,入铜锅内,加入约5倍量的清水,加热使徐徐沸腾,并随时添水,每24小时滤取清液,如此反复3次,将全部滤液用阴矾沉淀,倾取清汁,再入铜锅内加热浓缩,至滴于滤纸上下不化为度,加入黄酒或冰糖等辅料收胶,倒入胶盘内,俟冷,切成小块,晾干。

性味味甘;性平

归经肺;大肠经

功能主治滋阴润燥;养血止血;活血消肿;解毒。主虚劳肺痿;咳嗽咯血;吐衄;崩漏;下痢便血;跌打损伤;痈疽疮毒;烧烫伤

用法用量内服:水酒烊冲,3-9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烊化涂。

复方①治肺痿劳伤吐血: 黄明胶(炙燥)二两,花桑叶(阴干)二两。上二味,捣罗为细散。每服三钱匕,用生地黄汁调下,糯米饮亦得。(《圣济总录》补肺散)②治咳嗽不差: 黄明胶(炙令半焦),为末。每服一钱匕,人参末二钱匕,用薄豉汤一盏八分,葱少许,入铫子,煎一两沸后,倾入盏。遇咳嗽时, 呷三、五口后,依前温暖,却准前咳嗽时吃之也。 (《食疗本草》)③治虚劳尿精: 干胶三两。末之,以酒二升和,分温为三服,差止。(《千金方》)④治吐血、咯血: 黄明胶一两(切作小片子,炙令黄),新绵一两(烧作灰)。细研。每服一钱匕,新米饮调下,不计年岁深远,并宜,食后卧时服。 (《食疗本草》)⑤治妊娠卒下血: 酒煮胶二两,消尽顿服。(《肘后方》)⑥治跌扑伤损: 真牛皮胶一两,干冬瓜皮一两(锉)。 同炒存性,研末。每服五钱,热酒一钟调服,仍饮酒二、三钟,暖卧,微汗。 (《纲目》)⑦治风湿定痛:牛皮胶一两,姜汁半杯。同化成膏,摊纸上,热贴之,冷即易。(《卫生杂兴》)⑧治面上木痹:牛皮胶,化和桂末,厚涂一、二分。 (《摘元方》)⑨治寒湿脚气:牛皮胶一块,细切,面炒成珠,研末。每服一钱,酒下。 (《纲目》)⑩敛疮内消: 黄明胶一两,水半升消了,入黄丹一两,再煮三、五沸,又放温冷,以鸡毛扫在疮口上,如未成,即涂肿处。(《本事方》)11.治乳疖初发: 黄明水胶, 以浓醋化涂之。(《简便单方》)12.治汤火疮: 水煎胶令稀稠得所,待冷涂疮。 (《斗门方》)

各家论述1.《本草汇言》:黄明胶,止诸般失血之药也。梁心如曰,其性粘腻,其味甘涩,入服食药中,固气敛脱。与阿胶仿佛通用,但其性平补,宜于虚热者也。如散痈肿,调脓止痛,护膜生肌,则黄明胶又迈于阿胶一筹也。

2.《本草拾遗》:疗风,止泄,补虚。

3.《纲目》:治吐血、衄血、下血、血淋,下痢,妊妇胎动血下,风湿走注疼痛,打扑损伤,汤火灼疮,一切痈疽肿毒,活血止痛,润燥,利大小肠。

4.《医林纂要》:补肺清金,滋阴养血,行水,利大肠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豆花

    药材名称山豆花拼音Shān Dòu Huā别名毛胡枝子、白胡枝子、白土子、白萩、小雪人参来源豆科山豆花Lespedeza tomentosa (Thunb.)Sieb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东北

  • 绳藻

    药材名称绳藻拼音Shénɡ Zǎo别名海麻线、麻绳菜、海嘎子来源药材基源:为绳藻科植物绳藻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orda filum(L.) Lamx [ Fucus filum L.]采收

  • 圆叶南蛇藤茎

    药材名称圆叶南蛇藤茎拼音Yuán Yè Nán Shé Ténɡ Jīnɡ别名过山风、风药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圆叶南蛇藤的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lastrus kusanm Hayata

  • 痢止蒿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痢止蒿药材名称痢止蒿拼音Lì Zhǐ Hāo别名止痢蒿出处《云南中草药选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痢止蒿的全草。夏季采收,洗净,阴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20~40厘米。匐枝横走,节

  • 牡蒿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牡蒿药材名称牡蒿拼音Mǔ Hāo别名齐头蒿、野塘蒿、土柴胡[湖南、广东]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牡蒿Artemisis japonica Thunb.以全草入药。未开花前采收,夏季晒干。性

  • 麻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麻叶药材名称麻叶拼音Má Yè别名火麻头(《疮科心要》)。出处《药性论》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叶。化学成分大麻叶含Δ2-四氢大麻酚酸、大麻二酚酸、大麻色酸等。另据报道

  • 假木通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假木通药材名称假木通别名假土木通、两广千金子藤来源萝藦科假木通Stephanotis chunii Tsiang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。功能主治补血,通经活络。治产后血虚,

  • 麻滓

    药材名称麻滓拼音Má Zǐ别名麻油滓(《千金方》),麻枯饼、芝麻莘(《寿养老新书》),麻籸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种子经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。功能主治治痈疽溃烂,亦可固

  • 柳兰叶风毛菊

    药材名称柳兰叶风毛菊拼音Liǔ Lán Yè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all-grass of Willowweedleaf Saussurea出处始载于《中草药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柳叶菜

  • 藏茄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藏茄药材名称藏茄拼音Zànɡ Qié别名樟柳柽、唐传那保(藏名)出处《陕甘宁肯中草药选》来源为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的根和种子。根:9~10月采挖,洗去泥沙,除去外皮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