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侯氏黑散

侯氏黑散

金匮要略》卷上:侯氏黑散

药方名称侯氏黑散

处方菊花300克白术75克细辛23克茯苓23克牡蛎23克桔梗60克防风75克人参23克 矾石23克黄芩38克当归23克干姜23克 芎藭23克桂枝23克

制法上十四味,杵为散。

功能主治清肝祛风,化痰通络。治大风,四肢烦重,心中恶寒不足者。

用法用量每次3~9克,用酒调服,日一服。

注意服药期间,禁一切鱼、肉、大蒜,常宜冷食。

摘录金匮要略》卷上

《金匮》卷上:侯氏黑散

药方名称侯氏黑散

处方菊花40分,白术10分,细辛3分,茯苓3分,牡蛎3分,桔梗8分,防风10分,人参3分,矾石3分,黄芩5分,当归3分,干姜3分,芎?3分,桂枝3分。

制法上为散。

功能主治驱风除热,通经活络。主大风四肢烦重,风癫,中风瘫痪。

用法用量《外台》有“钟乳”。

注意忌一切鱼、肉、大蒜;忌桃、李、雀肉、胡荽青鱼,鲜酢物;孕妇忌服。

各家论述1.《医方集解》:此手太阴、少阴、足厥阴药也。菊花秋生,得金水之精,能制火而平木,木平则风息,火降则热除,故以为君;防风细辛以祛风;当归川芎以养血;人参白术以补气;黄芩以清肺热,桔梗以和膈气,茯苓通心气而行脾湿,姜、桂助阳分而达四肢,牡蛎白矾酸敛涩收,又能化顽痰,加酒服者,以行药势也。

2.《张氏医通》:方中用菊花四十分为君,以解心下之蕴热;防、桂、辛、桔以升发腠理;参、苓、白术以实脾杜风;芎、归以润燥熄火;牡蛎、矾石,以固涩肠胃,使参术之性留积不散,助其久功;干姜黄芩,一寒一热,寒为风之响导,热为火之反间。用温酒服者,令药性走表以开其痹也。郭雍曰:黑散本为涤除风热,方中反用牡蛎、矾石止涩之味,且令冷食,使药积腹中,然后热食,则风热痰垢与药渐而下之也。

3.《医方论》:此方刘宗厚与喻嘉言俱谓其风药太多,不能养血益筋骨;汪(讠刄)庵谓用此方者,取效甚多。各执一见。予谓方中四物咸备,不可谓无血药也。若中风初起表邪重者,用之尚可取效,然石膏细辛二味,必须减去。

摘录《金匮》卷上

猜你喜欢

  • 茶煎散

    药方名称茶煎散处方川芎1钱,甘草3分,薄荷5分,白芷5分,防风5分,细辛5分,羌活5分,荆芥5分,藁本5分,辛夷5分。功能主治头痛。用法用量加茶叶1撮,水煎服。摘录《方症会要》卷三

  • 凉膈攻毒散

    药方名称凉膈攻毒散处方大黄、黄连、石膏、荆芥、地丁、玄参、当归、甘草各等分。功能主治痘症热毒壅于上焦,胸膈烦闷,壮热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痘科辨要》卷十

  • 艾姜汤

    药方名称艾姜汤处方艾叶1握,黑豆100粒。功能主治大便下脓血。用法用量新水1大盏,煎至6分,入生姜汁3大匙,稍热服。摘录《直指》卷二十六

  • 抗毒丸

    药方名称抗毒丸处方金银花6两,青连翘6两,地丁草6两,天花粉6两,干生地5两,苦桔梗5两,大青叶3两,龙胆草2两,板蓝根3两,公英2两,没药1两,黄连5钱,梅片1钱5分,牛黄1钱5分,朱砂1两,寒水石

  • 梧桐濯足汤

    药方名称梧桐濯足汤处方梧桐叶不拘多少功能主治治泄泻不止,服诸药罔效者。用法用量用水2~3升,煎十数沸,将药取出。只浴两足后跟,其泻即止,若浴之近上,大便方闭。摘录《增补内经拾遗方论》卷三

  • 沉香紫菀丸

    药方名称沉香紫菀丸处方紫苑茸1两,南星(姜制)1两,白附子1两,茯苓1两,郁李仁1两,沉香5钱,甘草5钱,枳实5钱,辰砂5钱,白豆蔻8钱,陈皮8钱,槟榔7钱,苏子7钱,半夏(法制)7钱,五味子7钱,干

  • 琥珀分清泄浊丸

    药方名称琥珀分清泄浊丸别名琥珀分清丸处方琥珀1两,锦纹大黄10两。制法上为细末,用鸡蛋清24个杵为丸,如梧桐子大,朱砂为衣。功能主治肝经湿热毒火下注,淋浊管痛,小溲不利,及下疳火盛,肿痛腐烂。用法用量

  • 加味连翘升麻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味连翘升麻汤处方连翘(去心,酒洗)、升麻(切,酒洗)、葛根(切)、桔梗(泔浸)、赤芍草梢、酒芩、酒栀子、木通(酒洗)、牛蒡(酒淘,炒,研)、白滑石(暑用)、麦冬(去心)。制法上锉。功能主治痘

  • 葛根疏邪汤

    药方名称葛根疏邪汤处方葛根、防风、荆芥、苏叶、牛蒡子、连翘、地骨皮、前胡、赤茯苓、枳壳、木通。功能主治麻出一日而又收,腹中作胀,喘急。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治上症,加栝楼仁、石膏、枳实。麻疹已出而标不红,

  • 柏子仁丸

    《妇人大全良方》卷一:柏子仁丸药方名称柏子仁丸处方柏子仁(炒,别研)牛膝卷柏各15克泽兰叶续断各60克 熟地黄9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治室女经闭成劳。用法用量每次30丸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