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健脾渗湿汤

健脾渗湿汤

药方名称健脾渗湿汤

处方黄耆30g,青防风9g,防己9g,白术15g,茯苓皮30g,大腹皮12g,陈广皮9g,生姜皮9g,炙桂枝5g,淡附片15g。

功能主治补气行水,健脾渗利,温阳化气。主水湿泛滥(慢性肾炎)。

临床应用水湿泛滥(慢性肾炎)戈某某,男,30岁,1943年夏季初诊。患者于1942年坐卧湿地达数月之久,又曾冒雨长途跋涉,致体惫劳倦,常觉乏力。至冬春之交,先感手部发紧,两腿重胀,眼皮下垂,继则出现浮肿,其势日甚,体力遂虚,当时曾至某医院诊治,诊断为肾炎。延至1943年夏季,周身浮肿,病情危重,遂入某疗养院治疗。尿检蛋白(+++)至(++++)。给利尿剂,并严格控制饮水,但溲量仍极少,肿势不减,两手肿如馒头,小脚按之凹陷不起,气急腹膨,翻身时自觉胸腹有水液振移感,检查胸、腹腔有积液。治疗无效。诊时患者头面胸腹四肢皆肿,尿量每日100毫升左右,病势危急。切其脉沉细,但尺脉有根。拟健脾渗湿汤,药服一剂后,尿量增至每日约400毫升;2剂后,尿量增至每日近1000毫升;8天后,胸、腹水基本消失;20剂后,浮肿明显消退,于2个月后消尽。后以济生肾气丸服用数月,并嘱进低盐、高蛋白饮食调理。随访35年,未曾反复。

摘录方出《邹云翔医案选》,名见《古今名方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补脾和中丸

    药方名称补脾和中丸处方钱氏异功散1两,加青皮1钱,砂仁1钱,使君子肉1钱。制法另取神曲作糊为丸。功能主治病后食少形瘦者。用法用量陈米汤送下。摘录《育婴秘诀》卷二

  • 丁香煮散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丁香煮散药方名称丁香煮散处方丁香(不见火)、红豆(去皮)、青皮(去白)、甘草(炙)、川乌(炮.去皮.脐)、陈皮(去白)、干姜(炮)、良姜(炮.去芦头),各四两。益智

  • 交加丸

    《鸡峰普济方》卷十五:交加丸药方名称交加丸处方生地黄500克(研烂取汁,滓别置器中)生姜500克(同上法)白芍药人参当归麦门冬琥珀阿胶蒲黄各30克制法将生地黄汁炒生姜滓,生姜汁炒地黄滓,令干,与后七味

  • 春风一醉散

    药方名称春风一醉散处方汉防己、草龙胆、当归(去芦头)、赤芍药各等分,木通减半(去粗皮)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赤眼暴发,疼痛不可忍者。用法用量每服3钱,临卧用温酒1大盏送服。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七十引《

  • 矾黄散

    药方名称矾黄散处方矾石(晋州者,熬汁枯)半两,雄黄(好者)1分。制法上为极细末。功能主治耳内脓水,疼痛不止。用法用量每用手指甲挑半字,先以绵杖子拭耳内令干,却滴生麻油1-2点入耳内,仍以绵杖子粘药末在

  • 胡粉散

    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五:胡粉散药方名称胡粉散处方胡粉黄连蛇床子白蔹各15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。功能主治治干癣瘙痒不止。用法用量面脂调涂,湿即干掺。摘录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五《济阳纲目》卷一○五:胡粉散药

  • 二金汤

    药方名称二金汤处方鸡内金15克海金沙15克厚朴9克大腹皮9克猪苓9克 白通草6克功能主治主湿热黄疸,失治而为肿胀者。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.6升,煮取600毫升,分三次温服。摘录《温病条辨》卷二

  • 广济贴

    药方名称广济贴处方松脂1斤(炼者),膒脂3合(生),椒叶1两,白蜡3两,蛇衔1两,黄耆1两,芎?1两,白芷1两,当归1两,细辛1两,芍药1两。制法上切,以水煎脂、蜡烊尽,纳诸药,3上3下,白芷色黄膏成

  • 蛮夷酒

    《千金》卷八:蛮夷酒药方名称蛮夷酒处方独活1两,丹参1两,礜石1两,干地黄1两,附子2两,麦门冬2两,白芷半两,乌喙半两,乌头半两,人参半两,狼毒半两,蜀椒半两,防风半两,细辛半两,矾石半两,寒水石半

  • 参耆四物汤

    药方名称参耆四物汤处方人参1钱,黄耆(蜜炙)2钱,当归2钱,熟地黄2钱,白芍药(酒炒)1钱半,芎?8分。制法上为粗末。功能主治血虚,气不能与之谐,反上气喘促,自汗恶寒,面白,脉浮,按之空涩,或曾经失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