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桂枝生姜枳实汤

桂枝生姜枳实汤

金匮要略》卷上:桂枝生姜枳实汤

药方名称桂枝生姜枳实汤

处方桂枝生姜各9克枳实5枚

功能主治通阳散寒,开结下气。治寒邪或水饮停留于胃,向上冲逆,心下痞闷,并向上牵引疼痛者。

用法用量上三味,以水600毫升,煮取300毫升,分三次温服。

摘录金匮要略》卷上

《金匮》卷上:桂枝生姜枳实汤

药方名称桂枝生姜枳实汤

别名桂心枳实汤、生姜枳实汤、桂枝枳实

处方桂枝3两,生姜3两,枳实5枚。

功能主治通阳气,破逆气。行气消痞,温中化饮。主心中痞,诸逆心悬痛。胃脘痞闷,气逆上攻作痛,呕恶嗳气,畏寒喜热者。

用法用量桂心枳实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六)、生姜枳实汤(《鸡峰》卷十一)、桂枝枳实汤(《方剂辞典》)。本方方名,《外台》引作“桂心生姜枳实汤”。

注意忌生葱。

各家论述①《金匮玉函经二注》:枳实生姜,原以治气塞,况于痞乎?故较前条稍减轻分两,使痞者下其气以开之。悬痛属饮者,得生姜以散之,既足建功矣。乃去橘皮而用桂枝者,以所逆非一,或肾气上冲,正未可知,桂伐肾邪,正其能事,不但调和营卫,为去痞臣也。②《金匮要略心典》:桂枝枳实生姜辛以散逆,苦以泄痞,温以祛寒也。③《金匮要略方义》:方中重用枳实快气消痞,以桂枝通阳降逆,以生姜散寒化饮,三药相合,使气行则痞消,阳盛则饮化,气畅饮消则诸逆痞痛自愈。

临床应用吐水《金匮要略今释》引《成迹录》:一妇人患吐水,水升胸间,漫漫有声,遂致吐水,每日晡而发,至初更乃已。诸医与大小柴胡汤及小半夏汤之类,无效。先生诊之,用桂枝枳实生姜汤,乃全愈。

摘录《金匮》卷上

猜你喜欢

  • 丁香温气汤

    药方名称丁香温气汤处方丁香1两,吴茱萸(汤浸,微炒)1两,桂心(去粗皮)1两,附子(炮,去皮脐)2两,黄耆(去芦)2两,白茯苓2两,人参(去芦头)1两半,半夏(沸汤泡7次)1两半,良姜1两半,白术1两

  • 分利饮

    药方名称分利饮处方泽泻、猪苓、怀牛膝、车前子、归尾、黄芩、黄连、甘草梢、薄荷。功能主治小儿赤白淋疾,痛不可忍者。用法用量竹叶为引。摘录《幼科直言》卷五

  • 百部圆

    药方名称百部圆处方天门冬(去心)一斤,杏仁(去皮.尖.炒)、黄芪、百部根,各六两;瓜蒌根十六两,紫苏、紫菀(去苗.洗)、马兜铃,各二十二两;黑参八两,肉桂(去粗皮)四两。炮制上同为细末,炼蜜和圆,如梧

  • 肝肾丸

    药方名称肝肾丸处方当归白芍药天门冬生地黄制法上药研末,炼蜜为丸。功能主治治肝肾阴虚,小便不利,内热神衰,肌肉黑瘦,下午咳嗽,脉细数者。用法用量每服6~9克,温开水送下。摘录《症因脉治》卷四

  • 龟豕膏

    药方名称龟豕膏处方杀猪心内之血1两,龟版膏2两,五味子2钱(为末)。功能主治胃气盛而每次饮食之时,头项至面与颈脖之间大汗淋漓,身又无恙。用法用量先将龟版融化,后入猪心血,再入五味子末,调化膏,切片,含

  • 和中散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和中散药方名称和中散处方厚朴(去皮.姜炙)六两,白术三两,干姜(炮)、甘草(炙),各二两。炮制上为末。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不和,呕逆恶心,冷热不调,减食泄泻,腹痛肠鸣

  • 代赭旋覆汤

    药方名称代赭旋覆汤处方代赭石3钱,法夏1钱,元参5钱,甘草6钱,旋覆花3钱,生姜3片,红枣3枚。功能主治酒伤喉闭。摘录《喉科种福》卷四

  • 干枣丸

    药方名称干枣丸处方大枣20枚,乌梅10枚。制法上药合捣,炼蜜为丸,如杏核大。功能主治伤寒热病后,口干喜唾,咽痛。用法用量含咽其汁。摘录方出《千金》卷十,名见《外台》卷二

  • 马兜铃根汤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四七:马兜铃根汤药方名称马兜铃根汤处方马兜铃根1两。制法上锉细。功能主治五种蛊毒。用法用量以水1盏,煎至7分,去滓,空腹顿服。当时吐出蛊,未吐再服,以快为度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四七《

  • 荆防解毒散

    药方名称荆防解毒散处方荆芥、薄荷、连翘、人中黄、灯芯、防风、桑叶、牛蒡、黄芩、大青、银花、芦根。功能主治痧出突没,风寒外袭,邪秽所触,轻则烦燥谵语,重则神昏狂乱。用法用量内服。外用胡荽酒熏洗。摘录《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