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补脾丸

补脾丸

《百一选方》卷六:补脾丸

药方名称补脾丸

别名缩脾丸(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八)。

处方白术赤石脂豆蔻(面裹,煨)川厚朴(去粗皮,姜汁涂炙)川白姜(炮)各30克荜茇(炒)神曲(炒)麦芽(炒)附子(炮,去皮、脐)各15克

制法上为细末,醋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温脾祛寒,涩肠止泻。主脾阳虚弱,滑泄不禁。

用法用量早、晚食前各服50丸,陈米饮送下。

摘录《百一选方》卷六

寿世保元》卷三:补脾丸

药方名称补脾丸

处方白术(去芦)300克(分四份:一肉蔻,二五味子,三故纸,四吴茱萸各60克拌炒,去四味,只用白术)莲肉(去心,炒)人参各30克甘草白芍(炒)各15克木香(煨)12克山药(炒)陈皮各21克干姜(炒)9克

制法上为细末,煮粥加炒神曲末打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温中理气,健脾止泻。主肠胃虚寒,滑泄不禁,日夜无度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0丸,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。

摘录寿世保元》卷三

幼科发挥》卷三:补脾丸

药方名称补脾丸

处方人参1两,白术1两,茯苓1两,炙粉草1两,白芍(酒炒)1两,黄耆(蜜炙)1两,陈皮1两,当归身1两,山药1两,莲肉1两,神曲5钱,肉桂2钱5分。

制法上为末,荷叶水煮粳米糊丸,如麻子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脾虚。

用法用量米饮送下。

摘录幼科发挥》卷三

医学纲目》卷二十三引丹溪方:补脾丸

药方名称补脾丸

处方白术半两,白芍药2钱。

制法上为细末,饭为丸。

功能主治脾虚泄泻。

用法用量口服。

冬月,去芍药,加肉豆蔻泽泻服之;又不止者,加飞矾1钱半。

摘录医学纲目》卷二十三引丹溪方

《证治宝鉴》卷八:补脾丸

药方名称补脾丸

处方破故纸3两(用薏苡仁炒,去苡仁不用),白茯苓2两5钱,肉果4两(纸包,煨)(或加香椿根皮)。

制法上为末,加大枣半斤、生姜半斤,砂锅内煮熟,用枣肉为丸。

功能主治五更久泄不愈。

用法用量每服80丸,清晨枣汤送下。

注意忌生冷、鱼腥、房事。

摘录《证治宝鉴》卷八

丹溪心法》卷三:补脾丸

药方名称补脾丸

处方白术半斤,苍术3两,茯苓3两,陈皮3两。

制法粥为丸。

功能主治伤食。

用法用量口服。

摘录丹溪心法》卷三

《外台》卷二十五引《集验方》:补脾丸

药方名称补脾丸

处方附子(炮)1两,蜀椒(汗)1两,桂心2两,赤石脂2两,黄连2两,人参2两,干姜2两,茯苓2两,大麦糵2两,陈面(炒)2两,石斛2两,当归2两,钟乳3两(研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脾滑,胃虚弱,泄下不禁,饮食不消,雷鸣绞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丸,酒送下,日3次。稍稍加之。

摘录《外台》卷二十五引《集验方

圣济总录》卷一七八:补脾丸

药方名称补脾丸

处方豆蔻(炮,去壳,为末)1枚,龙骨(烧,研)1钱,乳香(研)1钱,芜荑仁(炒,研)1钱,麝香(研)1钱。

制法上为末,软饭为丸,如麻子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冷痢,或下青白,或下瘀黑,或如凝脂。

用法用量每服5-7丸,陈米饮送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七八

杨氏家藏方》卷六:补脾丸

药方名称补脾丸

处方丁香1两,人参(去芦头)1两,胡椒1两,木香1两,茴香1两,肉桂(去粗皮)1两,干姜(炮)1两,附子(炮,去皮脐)1两,缩砂仁1两,神曲(炒)3分,大麦糵(炒)3分,木瓜3分,甘草(炒)3分,白术3分,乌梅肉(炒)3分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1两作11丸。

功能主治中焦不和,脾胃虚弱,心腹冷痛,泄利不时,不思饮食,呕吐痰逆,面色痿黄,肌肉消瘦,怠惰嗜卧,噎塞不通。

用法用量每服1丸,细嚼,食前米饮送下。

摘录杨氏家藏方》卷六

《鸡峰》卷十四:补脾丸

药方名称补脾丸

处方厚朴(去皮)1两(生姜1两,同杵令烂,焙干),白术1两,石脂1两,肉豆蔻1两,麦糵半两,荜茇半两,诃子半两,附子半两,神曲半两,干姜1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醋煮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久痢不止,体重羸瘦,腹中胀急,饮食不化,遇寒则极,脉弦而迟,此脾胃素弱,为风冷则谷不化而水胜,久久不止,成虚劳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饮送下。未知,加至50丸。

摘录《鸡峰》卷十四

《百一》卷六:补脾丸

药方名称补脾丸

处方白术1两,赤石脂1两,肉豆蔻(面裹,煨)1两,川厚朴1两(去粗皮,姜汁涂炙),川白姜(炮)1两,荜茇(炒)半两,神曲(炒)半两,麦糵(炒)半两,附子(炮,去皮脐)半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醋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滑泄。

用法用量本方方名,《景岳全书》引作“缩脾丸”。

摘录《百一》卷六

猜你喜欢

  • 加味滋阴大补丸

    药方名称加味滋阴大补丸处方枸杞子(去枝蒂,酒拌,蒸)4两,沙苑蒺藜(酒洗,蜜酒拌蒸)3两,当归身(酒洗)2两,人参(去芦)1两,黄耆(蜜炙)2两,山药(人乳拌晒3次)2两,山茱萸(水洗,去核,童便拌晒

  • 金刚接骨丹

    药方名称金刚接骨丹处方金刚莲900g,香五加皮900g,马钱子霜900g,三七15g,见血清60g,捆仙绳(又名黄水芋、血水草)18厘米。制法上药各为细末,混合均匀,按0.3g分装胶囊,或制片备用。功

  • 薷苓汤

    药方名称薷苓汤处方香薷黄连(姜汁炒)厚朴(姜炒)扁豆(炒)猪苓泽泻白术茯苓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。功能主治治夏月暑泻,欲成痢疾。用法用量每服15~18克,用水220毫升、姜3片,煎至160毫升温服。摘录《

  • 附姜白通汤

    药方名称附姜白通汤别名姜附白通汤处方附子(炮,去皮脐)5钱,干姜(炮)5钱,葱白5茎(取汁),猪胆(大者)半枚。功能主治回阳散阴。主暴卒中寒,厥逆呕吐,泻利色青色冷,肌肤凛栗无汗,盛阴没阳之证。用法用

  • 加味白薇丸

    药方名称加味白薇丸处方白薇3两,赤芍3两,沙参3两,归身4两,川芎1两,甘草(炙)1两,黄耆(蜜炙)2两,丹皮2两。制法上为末,水为丸,如绿豆大。功能主治妇人崩漏之疾,忽尔厥逆,移时方醒,名曰血厥。用

  • 金仙膏

    《理瀹》:金仙膏药方名称金仙膏别名开郁消积膏处方苍术5两,上白术4两,羌活3两,川乌3两,姜黄3两,生半夏(姜制)3两,乌药3两,川芎3两,青皮3两,生大黄3两,生香附2两,炒香附2两,生灵脂2两,炒

  • 化癖丹

    药方名称化癖丹处方雄黄、朱砂,虾蟆头1个(泥裹,烧),乌鸡子1个(敲头皮破,入去皮巴豆2个,面裹,慢火烧熟,用黄并巴豆)。制法上为末,入麝香少许,如硬,入少糊,为丸如麻子大。功能主治消积聚。主用法用量

  • 枸杞根散

    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四:枸杞根散药方名称枸杞根散处方枸杞根 槐白皮各60克胡桐泪细辛各30克 川椒7.5克(去目及闭口者,微炒去汗)制法上药捣筛为散。功能主治治牙疳,齿龈宣露,脓血口臭。用法用量每用1

  • 甲字化毒丸

    药方名称甲字化毒丸处方升麻2钱,牛黄4分,生生乳1钱(配矾石,用佐药炼百日而成),雄黄1钱(须择旧坑所产透明不臭者),朱砂1钱7分,乳香1钱7分,月月红1钱5分,白僵蚕1钱5分,川山甲1钱5分,白鲜皮

  • 豆蔻白术丸

    药方名称豆蔻白术丸处方白术2两,附子1两,肉豆蔻1两。制法上为细末,蒸枣肉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洞泄,形瘦腹大(月真)胀,食毕即下者。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前米饮送下。摘录《鸡峰》卷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