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赤散

赤散

《肘后方》卷二:赤散

药方名称赤散

处方牡丹5分,皂荚5分(炙之),细辛3分,干姜3分,附子3分,肉桂2分,珍珠4分,踯躅4分。

制法上为散。

功能主治瘴气、疫疠、温毒。

用法用量初觉头强邑邑,便以少许纳鼻中,吸之取吐;每服方寸匕,温酒下,复眠得汗,即愈。晨夜行,及视病,亦宜少许,以纳鼻、粉身佳。牛马疫,以一匕着舌下,溺灌,日3-4次,甚佳也。

摘录《肘后方》卷二

《千金》卷九引华佗方:赤散

药方名称赤散

处方丹砂12铢,蜀椒18铢,蜀漆18铢,干姜18铢,细辛18铢,黄芩18铢,防己18铢,桂心18铢,茯苓18铢,人参18铢,沙参18铢,桔梗18铢,女萎18铢,乌头18铢,雄黄24铢,吴茱萸30铢,麻黄2两半,代赭2两半。

制法上药治下筛。

功能主治伤寒头痛身热,腰背强引颈,及风口噤疟不绝,妇人产后中风寒,经气腹大。

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,酒下,日3次;耐药者二匕。夏令汗出。欲治疟,先发一时所,服药二匕半,以意消息之。细辛、姜、桂、丹砂、雄黄不熬,余皆熬之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九引华佗方

《千金》卷三:赤散

药方名称赤散

处方赤石脂3两,桂心1两,代赭3两。

制法上药治下筛。

功能主治产后下痢。

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,酒下,日3次。

各家论述《千金方衍义》:石脂疗腹痛、下痢赤白,代赭治腹中毒邪、女子赤沃漏下,皆《本经》主治,以其味涩司收,故用桂心之辛而散其滞也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三

《千金》卷九:赤散

药方名称赤散

处方干姜1两,防风1两,沙参1两,细辛1两,白术1两,人参1两,蜀椒1两,茯苓1两,麻黄1两,黄芩1两,代赭1两,桔梗1两,吴茱萸1两,附子2两。

制法上药治下筛。

功能主治伤寒头痛,项强身热,腰脊痛,往来有时。

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,食前酒下,日3次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九

《千金》卷九:赤散

药方名称赤散

别名藜芦

处方藜芦1两,踯躅花1两,附子6铢,桂心6铢,真朱6铢,细辛18铢,干姜18铢,牡丹皮1两6铢,皂荚1两6铢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辟温疫气。主伤寒热病。

用法用量藜芦散(《伤寒总病论》卷四)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九

猜你喜欢

  • 消痰饼子

    药方名称消痰饼子处方栝楼仁(压去油,取霜)杏仁(去皮、尖,研如脂)海石(煅)桔梗连翘风化消各等分制法先用生姜自然汁少许拌,加炼白蜜为丸,弹子大。功能主治润燥化痰。治老痰结于喉中,燥不得出。用法用量不时

  • 风火双解散

    药方名称风火双解散处方川芎、白芷、熟石膏各等分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头风,两太阳痛。用法用量每服3钱,食远热茶调下。摘录《古方汇精》卷一

  • 黄精酒

    药方名称黄精酒处方黄精4斤,天门冬3斤(去心),术4斤,松叶6斤,枸杞根3斤。制法上锉,以水3石,煮取汁1石,浸曲10斤,炊米1石,如常法酿酒。功能主治延年补养,发白再黑,齿落更生。主用法用量候熟,任

  • 硫矾丸

    药方名称硫矾丸处方硫黄4两,明矾4两(2味同入罐中,用豆腐浆煮1日夜,去腐渣,再慢火熬至干燥,连罐埋地下3尺,3日后取出,成紫金色,下层有泥渣不用),茯苓3两,山药3两(2味同煮,晒干,露1宿),当归

  • 雄黄麝香散

    药方名称雄黄麝香散处方雄黄铜绿枯矾血竭麝香轻粉黄丹黄连各3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。功能主治治牙龈肿烂出血。用法用量每用少许,随病大小敷上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六十九

  • 荆术散

    药方名称荆术散别名冲和散处方荆芥穗1两,赤芍1两,制苍术2两,甘草半两(炒)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疏风顺气。主小儿一切热证,伤风伤寒,壮热咳嗽,鼻塞声重;伤风潮热,或变蒸发热;风热伤肺,鼻涕气粗;急

  • 乌蛇浸酒方

    药方名称乌蛇浸酒方处方乌蛇(六两.酒浸.去皮骨.炙微黄)防风(去芦.二两) 桂心(二两) 白蒺藜(炒.去刺.二两)五加皮(二两) 熟干地黄(四两)天麻(三两)牛膝(去苗.三两)枳壳(去穰.麸炒微黄.三

  • 凉肾汤

    药方名称凉肾汤处方生地黄3钱,赤茯苓1钱,玄参1钱,远志1钱(去木),知母8分(酒炒),黄柏6分(酒炒)。功能主治肾劳实热,腹胀耳聋。小便黄赤涩痛;阴疮。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凉肾丸,与剂型不符,据《医钞类

  • 伏火四种玉粉丹

    药方名称伏火四种玉粉丹别名白金丹处方握雪礜石2两,寒水石2两,阳起石2两,砒霜1分。制法上药各为末。功能主治补益下元。主一切冷疾,诸疟痢。用法用量先取1通油瓶子,以六一泥固济,可厚3分以来,待干;乃先

  • 丁附五香汤

    药方名称丁附五香汤处方五香汤再加丁香5钱,附子5钱。功能主治脑疽。用法用量上作1服。加生姜5片,煎至1盏,温服,不拘时候。临床应用一人年七十,冬至后生脑疽,肿痛而大,医士候疮熟,针出脓,因怒疮辄内陷,